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催眠治疗Hypnotherapy

催眠治疗Hypnotherapy
人类自出娘胎以后,就会受到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影响,左右日后的行为发展,有些时候能自觉,有时不自觉而已。很多时候,一些不良讯息或信念,无意中进入潜意识,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形成障碍,限制我们的成长。
美国医学界和医生认为,60%生理性的病痛,源于我们的心智;压力、紧张和担忧等负面情绪,是人类文化中最大的杀手。

催眠治疗师的角色,是帮助案主(客戶)把那些不良讯息或不好的信念去掉(un-learn)重新学习(re-learn)对案主生命有帮助的讯息。

英国医学协会(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及美国医学学会分別在1955年及1958年承认催眠的地位与价值,是一种有有效地疗法。
许多世界級的运动员接受催眠,帮助提升比赛时的状态,展现出最佳的表现。例如20世纪最佳男高尔夫球员Jack Nicklaus、前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Muhammad Ali) 和网球名将Jimmy Connors等。前美国国家射击代表队在Dr. Milton Erickson的催眠辅导下,赢得历史性的金牌。

接受催眠治疗前的重要事项:
催眠治疗如同所有自然疗法,只适合作为辅助治疗。 
接受催眠治疗前,应向催眠师坦诚申报病历,精神病患者、严重病患者(尤其是心脏病与脑部疾病),不适合接受催眠治疗,如有疑问,应该先咨询医生或正规医疗工作者。 
催眠治疗师不是医生。 
催眠治疗师不作诊断。 
催眠治疗师不作医治。 
催眠治疗师只作教育和引导。 
催眠治疗师不是心理学家。 
催眠治疗师只是帮助和促进案主自愈的媒介。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资源完成他/她想要得到的目标。催眠师在引导和“再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神奇的催眠术-常见的误解与迷思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进入催眠状态后中会不会醒不过来?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若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而是让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潜意识活动水平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电视电影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或与其价值观有冲突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在催眠中,还有不少即使在学理上也是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例如感觉超敏现象(催眠师如果暗示被催眠者正有一块烧烫的金属放在他的身上,那么被催眠者的皮肤上就会真的出现烫伤的痕迹)、行动和知觉的分裂、记忆的恢复和催眠后遗忘症等催眠状态中常规出现的现象。这也就是催眠术为什么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地方,也是迄今为止仍难以被学术界完全接受的原因之一。乍看催眠给人以神秘、魔术般的印象,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催眠就会知道,催眠不是像魔术、占卜那样虚幻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催眠、被催眠这一单纯的过程,实际上,它有着非常严密、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有作为的科学。 

神奇的催眠术2-自我催眠

人类具有利用自我意识和意象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思维资源,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
实际上自古以来,人类都在应用自我催眠暗示,如祈祷、宗教仪式、印度的瑜伽术、中国的气功术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实施,与催眠的原理不谋而合。催眠暗示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帮助与用处。清醒状态下暗示(Waking Suggestion) 虽也有作用,但在催眠状态下,暗示的内容直接进人潜意识,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威力。
在催眠状态下的暗示,不仅能够改变身体的感觉、意识和行为,而且还可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前额叶不仅与意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有关,而且前额叶与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的下丘脑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纤维联系。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可能是人类能主动利用意识和意象来调节和控制内脏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潜意识对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免疫反应、物质代谢以及各种反射和反应均起着很大作用
许多研究证明,在催眠状态下暗示身体处于潜意识状态,代谢率就出现相应的变化,如催眠暗示正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代谢率可上升25%,应用自体发生训练法进行自我催眠,使心身放松后,代谢率比平时的安静状态降低15~20%。自我催眠暗示疗法主要用于: 
(1)调整情绪,改善睡眠,和身体的免疫功能,防治各种身心疾病;    
(2)增强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3)矫正各种不良习惯及减肥;    
(4)治疗性功能障碍及痛经、盆底肌松弛、更年期综合症;    
(5)控制和缓解疼痛;    
(6)提高体育训练和比赛成绩等。 

现代许多人都利用自我催眠暗示来保护心身健康。早期有名的Dr. Carl Simonton叫癌症病人用自我催眠的方式来治疗癌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之后也开设了针对癌症的疗养中心。 
今后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都将有相应的疫苗预防和治疗,而以催眠这类身心科技技术来控制疾病和开发人的心身潜能,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

神奇的催眠术1

催眠术hypnotism,原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运用某些特定刺激(如:语言暗示)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产生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潜意识状态。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引导,并做出反应。
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催眠状态也可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
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引导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
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