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你到底有没有在催眠当中?

我不觉得我有进入催眠里——

这是我偶尔会遇到的个案情况。通常会有两种:
1)"我不觉得我被催眠了。应该是睡着了,因为进去不久后我听不到你说话。";"催眠没什么,好像睡了一场觉,没有被催眠到" 或
2)我不觉得我有在催眠里,因为你说的话我都听得非常清楚。

第一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长期失眠、高度接受暗示的人,在其过程中,进入到深度催眠,引发一种“眠游状态”,个案自己认为,他睡着了,听不到催眠师说的话。
但是在真正的睡眠里,个案不会在催眠过程中扮演任何角色,也无法对任何的暗示起到相对反应。
催眠师需要适时的和个案保持"互动",建立"rapport". 这样就能避免个案因为太过舒服,而进入睡眠状态。

第二种情况,在我的治疗经验中比较少,但是会有一些个案认为:听见催眠师说话很清楚,就是没有在催眠里。
首先,催眠本身就不是睡眠,过程里,个案会保有小部分的意识。能够听到催眠师说话,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的催眠现象。每一个人的心智都不同,有的人可以进入到很深的“眠游状态”,有的则不然。但是,当个案能够全程专心听着催眠师的说话或暗示,也就表示他的确是在催眠状态里。

催眠的脑波,属于α波,而睡眠,是δ波,两种是不一样的脑波。
催眠是一段过程,间中并不是一直都保持着“直线”(Flatline State).
脑波会不断地浮动,偶尔会比较清醒,偶尔又会进入更深的催眠,有的人,甚至会出现一种“超清醒”状态。脑袋突然变得非常清晰灵活。

但是不管怎样,当我叫你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之后你就会进入催眠状态。

快乐

我遇到的很多人里,常常都在以寻找并得到快乐为人生目标。
但是往往都是对快乐摸不着头脑,在这里,会有两种极端:

1)觉得快乐和金钱有直接关系,因为这是现实生活,我们都活在现实里,不要跟我说助人为快乐之本,那是不用赚钱养家的出家人才说的鸟话!所以我需要赚很多钱,做很多生意,尤其是那种辛苦一阵子、享受一辈子的生意,钱是越多越好,没有人嫌多。有了钱,我的生活才会快乐,我在社会上有地位,我能够高高在上,我可以买东西不用看价钱,去旅行不用排budget,有钱,就有快乐

2)觉得快乐和金钱并无任何关系,主要是内在,但是这里有个重点,心里是因为赚不到钱而产生妒忌,然后就说快乐和金钱毫无关系。另一种,真的是活在超然之中,认为既然赚不到钱,那么可能就是命里无时莫强求,就得过且过。

无论怎么想,人生中的快乐,在许多人心中,应该有更多层次的解释:幸福、美满、没有烦恼、幸运、朋友、足够的金钱生活等等。如何让生活更快乐,如何让自己更快乐,简单的说,并不是找到了金钱,你就快乐,而是找到内心中真正的快乐,你的人生就能处在快乐之中。

这里有个苏格拉底的小小故事: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觉得不解,但是既然是老师的要求,就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
他们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费了不少的时间和体力,齐心合力,用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你们之前问我快乐在哪里,你们看,快乐不就在这里么?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与潜意识对话——催眠疗法

催眠的理论和简介,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也解释过其原理,这里就不多说了。

催眠疗法广泛地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技术
许多过去以精神分析或别的疗法,在无法彻底治疗或旷废多时的个案,往往在改用催眠治疗后, 就能迅速、短时间内揪出其根本的问题和源头,大幅度的提升治愈案例,并缩短治疗的时间,为许多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个案,节省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摆脱内心的痛苦与折磨

催眠看似神奇,但它其实非常科学
在无需用药的情况下,只利用“与内在沟通的技巧与暗示”,来找出病因,修正内在的缺陷和伤口。
因为,催眠正是能够直接打开横亘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那扇门,进入到潜意识的黑盒子,来帮助我们,去探索、寻找埋藏在内心的经历、创伤、压抑、欲望,和那些尘封已久,你也从来没有意识过的记忆。

在心理学中,人们常常在生活中体验到一种“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是由于大脑对某些记忆内容,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
比如,参加考试,明明知道答案是什么,考试开始前才复习过的,可是一时就是想不起来,抓耳挠腮,想破了脑袋,就是写不出答案来。
可是当考试结束,考卷交上去之后,走出考场,你可能就马上想到了答案。
当你不用力去想时,脑袋就能轻松的把答案自动搜索出来。

还有一些被岁月沉淀的记忆~
比如没有人能够记得自己的出生过程,想想也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往往在催眠的过程里,人们可以再度经历出生时的情形——虽然当时他只是个小婴儿!

或者是,过去在童年时发生了一些事情,但是不知怎么地,他完全记不起来有这样的事情,在他的意识里,对某件事情从来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在催眠的过程里,那件事又再度浮现了。因为那件事,造成他个性上的一些改变,而不自知。
有的记忆,是中性的,没什么重大的影响;有的记忆却是痛苦的,则不得不被压抑下去,来保有这个人的正常发展和成长。

所以,因痛苦而被“遗忘”的记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形成心理问题的根源。
在没有正确的解决管道下,潜意识会暂时让问题消弭,或者建立起一些障碍,比如:压力或恐惧,来制止他继续做某些事情,为的是保护这个人。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个人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的矛盾和拉扯就会一触即发,不可收拾。
所以有的人会觉得,因为某个人、某件事的发生,造成他们出现了心理问题。
然而他们并不晓得,心理问题早已中下了根,只等待那个让它爆发的火种!

催眠疗法的意义就在于,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筑起一座桥梁,帮助人们整合两方的讯息,达致融洽、和平的“合作”关系。
它可能不像退烧药一样,一吃进肚子里,马上退烧。
但是它能够跟着你内在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里,配合着你的步伐和动作,去整合你内心的冲突,解决心理问题。
你的内心,有无法处理的情绪,或无法跨越的障碍吗?
欢迎咨询:
《心灵催眠治疗》
 时间:1个小时~1个小时半(依情况而定)
治疗收费:RM120/ Hour
可解决项目:精神压力、情绪问题、失眠、恐惧感、身心放松、健康管理、缓解疼痛、行为改变与整合、深层回溯催眠等等
预约方式:FB inbox or Email: mind_consulting@hotmail.com
请留下:中英文姓名、IC、联络电话、想要解决的问题




催眠治疗师

现在很多催眠师学到的是催眠而不是治疗,或者以为拿了一张催眠师认证文凭,就可以将催眠任意发挥。多数治疗方式是“想当然”我认为“OK”的就用在来访者身上,发挥创造性思维,动用了治疗师自己的无意识去创造方法。这种想法固然可称为“可爱”,但却充满风险,因为这些方法都没有经过验证。更大的风险在于一些培训之中,培训师鼓励学员自己创造疗法,教授治疗师“跟着感觉走”,这其实都极不可取。

比如戒烟,很多人认为非常简单,让吸烟的人感觉不好就行了啊?听起来很容易,但实则不然。这种方法早有人尝试过,但却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戒了烟的人后来的生活中产生许多困扰,以至于这种方式在以后的戒烟疗法中成为禁行的方法。我们认为最简单的路往往最困难。我们建立这种负面联系之后,这个人对烟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以至于身处有烟的环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于对抽烟的人产生强烈的反感。这可能会制造他的工作矛盾,这在戒烟之前的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

正确的方法是教会来访者重新拾起对自己的掌控不论吸烟舒服还是不舒服,我们都是被烟所控制的,这时要做的就是让他找回对烟的控制。嗜烟的人吸一口烟会觉得非常舒服。我们的治疗方式是建立新的联系,他把吸烟和舒服的感觉相联系,有吸烟冲动时,他想找回这种舒适的感觉。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感觉与另外一件事或事物建立联系,找到一个替代品。这个连接可以是把手指捏在一起,可以是吸一口气,也可以是喝一杯水,马上可以带回这种舒适的感受。这就好像接电源,打开潜意识的大门,把这个连接重新接上。

做临床治疗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区分哪些适合自己的能力范围。催眠治疗不是万能灵药,不可能包治百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大多数人抱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工作范围逾越界限,甚至涉及精神科医生的领域,这不仅对来访者不负责任,对治疗师本身也是一种危害。催眠治疗并不适合于任何人,需要来访者对于自己的意识有掌控能力,意识清楚,有逻辑判断能力。如果来访者精神错乱,意识已明显被压抑,这种情况如果使用催眠治疗会有巨大风险。因为催眠状态是对意识的抑制,不让意识发挥其批判作用。精神状态混乱的人本身其意识已处于削弱状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会使治疗处于较大的风险之下。
我们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治疗,用制度规避风险。

欢迎咨询:
《心灵催眠治疗》
 时间:1个小时~1个小时半(依情况而定)
治疗收费:RM120/ Hour
可解决项目:精神压力、情绪问题、失眠、恐惧感、身心放松、健康管理、缓解疼痛、行为改变与整合、深层回溯催眠等等
预约方式:FB inbox or Email: mind_consulting@hotmail.com
请留下:中英文姓名、IC、联络电话、想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