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个案的在治疗结束后的feedback.
在两个楼梯之中,她选择向上的楼梯。
“好吧,那你就往上走去。虽然这是向上走的楼梯,它有坡度,但是你走起来毫不费力,非常轻松。。。”
“不,我是用跑的。”
“用跑的?好吧,那你就跑吧。。。”
“我跑得很快、很快。”
“你不会喘吗?觉得辛苦吗?”
“不会。”
在催眠过程中,她奋力地跑着,终于跑到天台停下来。天台上是一副旧景象,围墙的漆显得斑驳,远处是一片海峡,海上大约有七八艘船,由左往右开出去。她确定,那是开出去的方向。
她说想打碎这个画面,我引导她回到电影院里的控制室,按钮一下,眼前的画面立刻被打碎,画面消失。突然,她就这样进入了一条暗暗的走廊,眼前看不到什么,一片空白。
她突然问我 “老师,我是要让它自己出现,还是我可以设计想要的画面?”
我说:“都可以。不管是它自己出现,还是你来设计,它们都来自你内心深处想要表现的样子。”
这时,她说得不是很清楚,也许因为在催眠中说话,肌肉太放松,但是我还是隐约听到。她说,自己很悠闲的坐在一个很大的莲花台上,下面都是莲花池。
我开始用引导的方式,不断发问问题。最后发现,原来过去她对自己的那么多控诉:焦虑、缺乏自信,工作上、人际上的协调问题和矛盾,其实都源自这里。之前几次来,说着想要处理的那些问题,都只是表面上看到的而已。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一直想要的那份平静。
退出催眠后,她是这么形容的:
“这份平静就是root cause. 那是一种不带任何情绪的平静,不需要特地去意识的,它本来就是那样存在着。”
我问:不带任何情绪吗?没有快乐,没有悲伤?
“是的,没有。平静是自给自足,没有任何条件,亦不会被外界的任何刺激所影响。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不悲也不喜吗?”
“是,不悲不喜。”
我再次的问:“真的没有任何情绪?快乐的感觉?喜悦?”
她摇头:“没有,那是一份真正的平静。那不是麻木。”
我有点惊讶的问:“确定。。。你不是麻木吗?”
“不是。”
“我以为你因为想要封闭情绪,不让自己感受,所以就不去感觉这份平静所带给你的快乐。因为我自己一向来觉得平静是带有一些快乐的。”
她摇摇头:“绝对不是麻木。麻木就是负面的了,麻木是封闭的,但这份平静的感觉不是,它是开放的。它不是正面或负面,不走两极。就像天与地本来就存在,不会因为发生了什么事而改变。花开了,不喜,花谢了,不悲。因为喜或悲是我们另外加上去的。万物都是这么循环,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我们自己加了情绪,才会产生情绪,产生负担。”
“。。。我心里的能量是流畅的,完全没有压抑的感觉。我这么说,这份平静就像是一团染料,不具形体,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但是我知道,当我打开它后,它会自己自动的染成一湖水。很多时候,负面的感觉是自己加上去的,比如下雨了,我一开始想:啊,我没有带雨伞,怎么办?(说着一只手往上叠)然后我会开始担心,万一淋湿了文件怎么办?(另一只手又往上叠)文件淋湿了,就会影响我的合约。。。影响。。。这个负面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总之,这种平静就是当初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跟你说,我想回到原点,它告诉我平静就是活在当下。”
“。。。在里头我甚至是把莲花台放进那座冰山里。最后整座冰山换成莲花台,染成粉红色。”
一直以来都抱持着一种信念或态度,不去把我自己认为对的,或错的价值观灌输给个案,所以,对于个案我保持尊重,不做任何的批判。我总是用引导的暗示、语言,去将个案内心里头的想法或资源整理出来。
如果我认为个案应该要这样,这样才是好的,那这东西是我给的,而不是来自于个案内心本身。 而所有的思想念头、信念、价值观、经验等等,都需要自己的内心去generalize,我能做的只是引导。
这次这位个案能找回内心的平静,很努力的形容给我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甚至是让我感觉到,是我也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就靠着我隐晦的暗示,她自行在潜意识中用自己的能力去整合并保存这份平静,我甚至是有点感动。
整个过程都是观想,是想象,在潜意识中运作,毫不费力,不会有辛苦、挣扎、难受的感觉。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催眠咨询的原因。
如果你心里也有很多的“不舒服”:焦虑、情绪负面、没有自信、觉得自己对事情都很懒散、或者太过执着、很多的不满意。。。也许,那些只是能让你意识到的表象而已。真正缺乏的,是一份纯粹的平静,那是内心深处最需要的养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